[@pseudoyu]$ { 💭 & 🐦 & 📝 & 🌟 & ▶️ & 🎵 & 📖 & 📺 & 🎮 } > /dev/telegram

Aggregate the content I consume and create on the Internet.
其实我的博客一直是有双语的功能选项的(导航栏可以全站切换/文章中也可以直接点击对应语言切换),只是一直很偷懒所以只是把中文文档复制过去,今天早上通过 Claude 的 Projects 功能把现存所有文章都翻译了。

新建了一个 Blog Translation 的 Project,输入一个全局 Instruction,之后就把 Hugo 的 markdown 源文件丢进去就可以了。

模型使用的是 Claude 3.5 Sonnet,为了节省上下文,我每篇文章开了一个新的对话,发现一百三十多篇文章都翻译完了居然还没触发 Claude Pro 的 usage limit(在 9:40 am 的时候提醒了一下 10 am 前只剩 10 条,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有点良心。

因为我今天的目的主要是完成所有文章的转换和粗校,后续内容上的还是会人工去校对一下,所以用的 Prompt 比较简单,不过返回格式的可用性和翻译质量都超乎想象。

You will receive a Chinese blog post in Markdown format (.md) using the Hugo template. Translate the content into English, adhering to the following guidelines:

1. Use a literary tone for posts in the "Idea" category; otherwise, employ a professional tone.
2. Maintain consistent terminology, especially for structural elements like "preface" and "conclusion".
3. Preserve all Markdown formatting and metadata, including Hugo properties, links, audio, images, and other elements.
4. Translate only the blog content itself.
5. Return the result in Markdown format for easy copying.
6. Do not add any introductory statements, explanations, or additional content to the blog.
7. Provide only the raw translated Markdown content in your response.


#blog
📺 看过生活多美好 #douban #watched

评分: ★★★★★
备注: 久违的看到流泪的片子。跟《土拨鼠之日》一样,看完会重拾一些对生活的热情与周遭 relationship 的思考;也不需要多么精致的画面或是置景,演员的眼神似乎都是亮的,透着灵性,这大概也是老电影的魅力。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3749/
20240810,浙江杭州。一城,两猫,三餐,四季。

#life
飞机登机前,学姐突然指着某处跟我说:“这飞机好严格,都不能撒娇。”

我:啊😧

然后定睛一看 — “禁止撤桥” 🤣

#life
博客搭建系列终于更新完了!前后加起来也有 10 篇之多,自己也算是入围博客装修赛道的了哈哈 🔥 从一开始 Vercel 部署都不太会用,到现在市面上的 Serverless 几乎都玩过一圈了,很有意思的体验,一切都按照想法运作的体验真的很美妙,搭博客和写博客确实各有乐趣。

2024 版(比起两年前其实发布流程与外观几乎没什么变化,但组件和内容却已经很不一样了)

- 2024 年了,我的博客有了什么变化
- 从零开始搭建你的免费博客评论系统(Remark42 + fly.io)
- 使用 GoatCounter 与 Zeabur 搭建网站数据统计系统
- 从零开始搭建你的免费图床系统(Cloudflare R2 + WebP Cloud + PicGo)
- 使用 WebP Cloud 与 Cloudflare WAF 为你的图床添加隐私和版权保护

2022 版(除了平台有些变化,很多不再提供 Free Plan 外,流程基本都依然适用的)

- 2022 年了,聊聊我为什么还在写博客
- 免费的个人博客系统搭建及部署解决方案(Hugo + Cloudflare Pages + Cusdis)
- Hugo + GitHub Action,搭建你的博客自动发布系统
- 轻量级开源免费博客评论系统解决方案 (Cusdis + Railway)
- 从零开始搭建一个免费的个人博客数据统计系统(umami + Vercel + Heroku)

不知道下一次更新这个系列的时候,自己会在做些什么,又在想些什么呢。

#blog
从 VS Code 换到了 Cursor,结对编程体验 ++ ,所有配置包括主题、插件、快捷键一键导入,再换个图标,已经分不出来了 🤡
Yu’s Life
📖 从讨厌写作到乐于分享:我与写博客的心路历程 #article https://innei.in/notes/176
不论是写博客还是其他形式的创作,似乎都有着相似的路径。起初新鲜而动力十足;逐渐在漫长的周期中消磨信心,看到别的好的文章/作品感受到的不是美好而是压力 —— “为什么我写不出来”;慢慢沉淀回归自我,恣意、快乐,享受其中。

在一个关于调色的视频中找到了对我现在写周报时的心境最恰如其分的形容。

当我第一次把镜头对向自己的时候,我才发现拍得可以那么惬意,没有压力。这时我才发现,我以前羡慕的不是那个画面,而是背后浪漫热烈的生活,这是我爱折腾的意义,我想让你看到我眼里的世界,而我屏幕里最好看的颜色,就是我生活的底色。
其实我也觉得写博客是一件成本不低、周期长但 ROI 非常高的事。

从高中左右就开始写散文、公众号、博客等等,持续了接近 10 年了,真正直接从为自己写的文字赚到的收入大概只有少数派发的六七篇上了首页的文章共计 3000 元左右稿费和一位读者坚持了一年多了依然还在每个月给我 GitHub Sponsor 的 5 刀赞助。

一开始就有心理预期,脱离了公司的薪酬外,不管是做产品还是写文字,哪怕让用户/读者为你付一美元都是一件并不容易做到的事,但就像 Randy 在 Notepal 的一篇文章里说的,「有人愿意购买」的意义远比数目的大小更大。

写博客也带来了非常多潜在的意义和回报。我去年来现在的公司面试时,一位当时的面试官现在的同事就有说,全组在面试前都有看过我的周报,对我的性格、技术力和学习能力等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了;在社交媒体上,也通过文字让我和许多我非常崇拜的人有了更多更深度的交流甚至是合作;在许多线下活动做了简单自我介绍后,也常常能听到一句“哦,我看过你周报,很喜欢”。

这些都是并不以此为目的但在长期的坚持中收获的惊喜。 🥰
这两年有时候我写工具效率相关的文章就会顺便给我的少数派编辑发一下,偶尔也会闲聊,一开始知道了所有 Telegram 相关的内容都是雷区,去年开始 Web3 相关也都是了,这次说 RSS 也是了,能感觉到国内的创作环境真的是越来越恶劣了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