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eudoyu]$ { 💭 & 🐦 & 📝 & 🌟 & ▶️ & 🎵 & 📖 & 📺 & 🎮 } > /dev/telegram
Aggregate the content I consume and create on the Internet.
Aggregate the content I consume and create on the Internet.
#life
今天去 Apple Store 换 Mac 电池,跟负责我的小哥聊了会儿天,他说“已经很久没看到你这个使用强度的了,遇到的海康阿里的一般也要3年左右才会来换,你才用了2年不到。”
我回头一想这就是我在 RSS3 的两年,从结果而言我学到了很多,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也一度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月亮与六便士之间的那个微妙的点。
直到本周末得到包括我在内研发团队几乎整组原地解散的消息,说实话不算那么意外,更多是惋惜,就像是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组成的乌托邦的破灭,对 Web3 环境的失望,对这个世界的失望。
看着正在硬件检测中的电脑,小哥又问了我一句“你对这两年这台电脑给你带来的价值满意么?”,我沉默了。
单电脑而言,自然是远远物超所值,但这两年里的我呢?我不确定。
辛苦做的项目一个个废弃,我熬过的日日夜夜真的有意义么?
我不确定。
小哥说大概要两到三天通知我来取,我丝毫没有犹豫递给了他,这也大概是我第一次真的放心这么长的时间不碰电脑,即使在日本新婚旅行的时候我也都是随身带着,生怕耽误了什么工作。
但我现在累了,就这样吧。
今天去 Apple Store 换 Mac 电池,跟负责我的小哥聊了会儿天,他说“已经很久没看到你这个使用强度的了,遇到的海康阿里的一般也要3年左右才会来换,你才用了2年不到。”
我回头一想这就是我在 RSS3 的两年,从结果而言我学到了很多,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也一度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月亮与六便士之间的那个微妙的点。
直到本周末得到包括我在内研发团队几乎整组原地解散的消息,说实话不算那么意外,更多是惋惜,就像是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组成的乌托邦的破灭,对 Web3 环境的失望,对这个世界的失望。
看着正在硬件检测中的电脑,小哥又问了我一句“你对这两年这台电脑给你带来的价值满意么?”,我沉默了。
单电脑而言,自然是远远物超所值,但这两年里的我呢?我不确定。
辛苦做的项目一个个废弃,我熬过的日日夜夜真的有意义么?
我不确定。
小哥说大概要两到三天通知我来取,我丝毫没有犹豫递给了他,这也大概是我第一次真的放心这么长的时间不碰电脑,即使在日本新婚旅行的时候我也都是随身带着,生怕耽误了什么工作。
但我现在累了,就这样吧。
📖 初探 Context Engineering #article
https://innei.in/posts/programming/exploring-context-engineering
尝试一下创建 PRP 再进行开发的模式
https://innei.in/posts/programming/exploring-context-engineering
评分: ★★★☆☆
备注: 除去一些情节硬伤和刻意降智,至少故事线是完整的,比第二季能看下去很多。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6407380/
🔖 n8n MCP - AI-Powered n8n Workflow Automation #bookmark #pinboard
https://www.n8n-mcp.com/
https://www.n8n-mcp.com/
n8n
, mcp
, ai
, workflow
有需要的朋友也可以体验一下,GitHub 注册就送 100刀额度,够用好一阵子了(
https://anyrouter.top/register?aff=22GU
🎵 Lower Down the Bridge by Yara Meyers #music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3vrAZZVkAZdPXswT6ISTCx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3vrAZZVkAZdPXswT6ISTCx
评分: ★★★★★
备注: 很喜欢的谍战题材,前段时间看了沈醉回忆录和袁殊之后也更了解这一段历史中的因果,结局有些遗憾却也真实,少了一些爽文的部分,却也更让人思考到底值不值得。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314870/
🔖 Dreaming Spanish – Learn with Comprehensible Input #bookmark #pinboard
https://www.dreamingspanish.com/
https://www.dreamingspanish.com/
language
, guide
, spanish
最近读到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 Writing Code Was Never The Bottleneck [^1],它讲到软件工程的真正瓶颈从来不是编写代码本身,而是代码审查 (code reviews)、知识传递 (knowledge transfer)、测试 (testing)、调试 (debugging) 以及团队协调沟通 (coord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等需要思考、共同理解和判断的人工流程。
这些观点让我很有共鸣,许多都是这些年来经历和思考产生的真实感受。而且我还想到,这个话题,还可以面向一个我更关注的事情——做产品,那么大体观点仍然是一致的,但也会有一些不同的侧重,比如第二段可以变成:
于是我让 Gemini 阅读原文,然后以 "writing code was never the bottleneck in making product for indie developer" 为题重写一篇新文章。我没有把上面这些我自己的想法输入给它,因此得以在它写的新文章中发现一些新观点。我感觉这是种很好的 AI 用法,即当我阅读一篇文章意犹未尽时,让他基于原文写出更多内容。阅读这件事情最好不要让 AI 代劳,但生产给自己阅读的内容可以。
下面是 Gemini 写的新文章:
https://telegra.ph/Writing-Code-Was-Never-The-Bottleneck-07-05
---
[^1]: https://ordep.dev/posts/writing-code-was-never-the-bottleneck
这些观点让我很有共鸣,许多都是这些年来经历和思考产生的真实感受。而且我还想到,这个话题,还可以面向一个我更关注的事情——做产品,那么大体观点仍然是一致的,但也会有一些不同的侧重,比如第二段可以变成:
The actual bottlenecks were, and still are:
- design UI and business logic workflow, reflect them clearly in a PRD (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
- project and time management, the right pace of the development-testing-shipping circle
- marketing
- mental health control, life routine, working momentum
- the courage to start doing it, and accept failure to rework again
于是我让 Gemini 阅读原文,然后以 "writing code was never the bottleneck in making product for indie developer" 为题重写一篇新文章。我没有把上面这些我自己的想法输入给它,因此得以在它写的新文章中发现一些新观点。我感觉这是种很好的 AI 用法,即当我阅读一篇文章意犹未尽时,让他基于原文写出更多内容。阅读这件事情最好不要让 AI 代劳,但生产给自己阅读的内容可以。
下面是 Gemini 写的新文章:
https://telegra.ph/Writing-Code-Was-Never-The-Bottleneck-07-05
---
[^1]: https://ordep.dev/posts/writing-code-was-never-the-bottlen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