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eudoyu]$ { 💭 & 🐦 & 📝 & 🌟 & ▶️ & 🎵 & 📖 & 📺 & 🎮 } > /dev/telegram
Aggregate the content I consume and create on the Internet.
Aggregate the content I consume and create on the Internet.
上周三晚上学姐因为急性阑尾炎去了急诊,连夜做了手术,在医院住院,进入了很长时间的术后调养和恢复,我也都住在病房陪护,估计还有两三天才能出院。
最近也由于工作或是各种琐事心烦不已,却恰好按下了一个暂停键。感觉也只有这样的时刻才能真正让时间慢下来,这里没有人关心学姐又跟哪个机构或是客户聊了多大的业务,也没有人关心我的项目什么时候上线、Pitch 或是什么代码细节,所有人关心的只有“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注意力都回归到了人的个体和健康。
虽然切除阑尾的微创并不是什么很大的手术,但术后直到现在依然很遭罪,前几天不断地呕吐、半夜里突发的疼痛乃至到了现在依然行动不便,人真是脆弱,以至于平常的一点点不注意都可能积累成病痛甚至更严重的后果,需要花更大的代价去弥补。
我算是一个并不太注重自己身体的人,习惯性地熬夜,饮食也算不上规律,但过去的二十几年里丝毫不在意。直到去年年底去香港办重疾险,因为体检报告中有结石和幽门螺旋杆菌两项,每一项都要每年多加上千美元的保费或是少一些疾病范围,当这些指标具象化地成为了成本,才在这半年里开始调养,最终今天下午做了最后一项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了,提交了新的报告单去向保险公司申请了复议。
很奇妙的一种感觉,我总是在修复代码中的 bug,却直到现在才开始修复身体上的 bug,这一个个检查报告也就像是热修复 PR 一样在等待上游的 Review,让我的线上人生服务继续正常运转,至于其他的,不过是一些 feature 而已。
这样想来,人生所重要的不过二三事,家人和自己身体的健康、初心与人的重要品质、感受到生活与情感美好的时光,其他的可能也只是生活的附属品而已,顺其自然,总会过去,大概也不必烦忧。
喜闻乐见喷 NextJS 的文章
https://blog.meca.sh/3lxoty3shjc2z
看了下 HN 的评论,一大半是跟着喷的,看来 Next 是越来越不受待见了。Vercel CEO Rauch 回复了下,承认了 middleware 的命名失误,并提到最近支持了 node runtime。说话方式比以前专业洗地的 leerob 要让人舒服,然而这点改动救不了 NextJS 过度抽象和复杂的问题。
好奇搜了下 Remix,发现很多人在挪揄 Remix 迁移到 React Router V7 的事情,但总体来讲提到 React Router 的都是称赞。还有不止一个人说 Tanstack Router 正在犯 NextJS 一样过度复杂的错误,因此在其和 React Router 之间更推荐后者。
从我个人的经验讲,Remix 确实比 Next 体验好多了,React Router V7 还没有用过,但由于它是 Remix 的继任者,因此我会在下一个项目使用它。简单看了下文档,它没有 file-based routing (Tanstack Router 倒是提供了这个功能), 但这在我看来反而是件好事,我们写 Python 和 Go 的老后端一直都是这么干的,把一个文件作为整个网站路由的 Single Source of Truth, 是最清晰且让人安心的。相比之下 file-based routing 为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便利失去了这些优势,还增加了复杂度和学习成本,从软件工程上讲本就不是一个 best practice,只是被使用 NextJS 的新手当成了理所应当罢了。
https://blog.meca.sh/3lxoty3shjc2z
看了下 HN 的评论,一大半是跟着喷的,看来 Next 是越来越不受待见了。Vercel CEO Rauch 回复了下,承认了 middleware 的命名失误,并提到最近支持了 node runtime。说话方式比以前专业洗地的 leerob 要让人舒服,然而这点改动救不了 NextJS 过度抽象和复杂的问题。
好奇搜了下 Remix,发现很多人在挪揄 Remix 迁移到 React Router V7 的事情,但总体来讲提到 React Router 的都是称赞。还有不止一个人说 Tanstack Router 正在犯 NextJS 一样过度复杂的错误,因此在其和 React Router 之间更推荐后者。
从我个人的经验讲,Remix 确实比 Next 体验好多了,React Router V7 还没有用过,但由于它是 Remix 的继任者,因此我会在下一个项目使用它。简单看了下文档,它没有 file-based routing (Tanstack Router 倒是提供了这个功能), 但这在我看来反而是件好事,我们写 Python 和 Go 的老后端一直都是这么干的,把一个文件作为整个网站路由的 Single Source of Truth, 是最清晰且让人安心的。相比之下 file-based routing 为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便利失去了这些优势,还增加了复杂度和学习成本,从软件工程上讲本就不是一个 best practice,只是被使用 NextJS 的新手当成了理所应当罢了。
https://x.com/amber_ac_/status/1962508276089897126
📖 谈谈 AI 编程工具的进化与 Vibe Coding #article
https://guangzhengli.com/blog/zh/vibe-coding-and-context-coding
我也感觉 Context Coding 更合适,尤其是在 Claude Code 这类形态下,给 AI 的上下文基本上直接决定了最终生成的质量和可用性
https://guangzhengli.com/blog/zh/vibe-coding-and-context-coding
📖 Learn Rust by Reasoning with Code Agents #article
https://xuanwo.io/2025/05-learn-rust-by-reasoning-with-code-agents/
通过 Coding Agent 学 Rust 好欸,双份快乐
https://xuanwo.io/2025/05-learn-rust-by-reasoning-with-code-agents/
AI 能力边界也真的不断在拓展了,如果是古法手工写码的年代,感觉一周都搞不定,估计也根本不会萌生这个念头了。
昨天拾一来家里做客,问我说会因为工作这些焦虑么,回想了一下上个月其实还是有的,甚至之前还做了个在香港上学时同学都在讨论考试和课程但自己没收到上课通知而翘课了的梦。
上周去北京见了 Jerry Qu,很热心温暖的前辈,跟我说不要急于去找下一份工作,而是趁这个时间多思考一下人生的主线,多关注生活空间里平时看不到的风景。
跟学姐聊,学姐也说可以把目光从关注同样离职的同事们动向转到更远的地方,比如去旅行、义工或者拜访一些朋友聊聊,去看看那些工作日同样不在上班的人的状态,感受一下这个世界的兼容性与人生的多样性。
于是今天来安吉 DNA 数字游民公社找朋友住几天体验一下~